3月29日,我國首型固體捆綁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六號改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順利將浦江二號衛星和天鯤二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員,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型譜。
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制?;鸺捎媚K化、組合化、系列化發展途徑,可通過助推器的調整,形成多種構型,打造運載能力覆蓋范圍廣、梯度合理、性價比高的運載火箭系列,可滿足未來衛星多樣化的密集發射需求。
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芯一、二級直徑為3.35米,一級采用兩臺120噸推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二級采用一臺推力18噸的液氧/煤油發動機,芯級捆綁4臺2米直徑的助推器。助推器采用兩段式120噸推力固體發動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研制?;鸺傞L約50米,全箭起飛重量約530噸,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于4噸。
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首飛,實現了我國運載火箭固體捆綁等一系列技術新突破,推動新一代運載火箭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模擬效果圖。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固液混合”——更高效
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首次實現了我國運載火箭領域固液發動機的“跨界合作”,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充分發揮了液體發動機性能高、工作時間長和固體發動機推力大、使用維護簡單的綜合優勢,從而實現火箭可靠性更高、性價比更優。
同時,依托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新建發射工位,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可實現14天快速發射,滿足中低軌道衛星高密度發射需求。
“健康診斷”——更智能
為了保證發射任務萬無一失,火箭芯一級設置了“智能”健康診斷系統?!包c火”指令下達后,芯一級液體發動機先點火,健康診斷系統進入工作模式,一旦出現非正常的突發狀況,健康診斷系統將當即做出判斷,實施緊急自動關機,同時助推器的固體發動機將不再點火。
此外,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在國內首次采用伺服系統在線故障診斷與自適應重構技術,火箭飛行過程中,當某臺伺服機構出現故障時,智能“大腦”會根據自我診斷后的結果,重新進行計算并分配控制指令,實現火箭飛行的智能控制。
“無人值守”——更安全
在火箭發射前4小時,前端操作人員全部撤離塔架,火箭通過無人值守技術完成后續的發射流程。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無人值守技術實現了我國在運載火箭領域的三個“首次”:首次采用自動對接加注技術,可實現遠程全流程推進劑自動加注;首次采用零秒脫落技術,火箭箭地連接器在起飛瞬間自動脫落;首次實現推進劑加注開始后發射場前端無人員值守,有效保障了火箭發射任務的安全性。
圖為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發射前。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此次發射的浦江二號衛星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制,主要用于開展科學試驗研究、國土資源普查等任務。
此次發射的天鯤二號衛星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空間工程公司研制的新技術試驗衛星,繼承了天鯤一號衛星高功能密度的特點,同時具有更低成本、更小型化的特點。
天鯤二號衛星采用一體化設計思路,功能密度大、任務能力強,具備良好的性價比,能夠滿足空間科學探測、在軌服務、新技術驗證等多樣化復雜任務的功能需求,有效提升小衛星的空間多任務適應能力。本次試驗的主要目的是驗證新型姿態軌道控制算法、多功能柔性包覆材料、計算光學成像等多項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