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次的氣象數據如何及時傳輸?預報服務系統平臺如何高效支撐三大賽區現場服務保障?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冬奧北京氣象中心以“智慧”作答,彰顯賽事氣象技術服務的現代化水平。
“1月27日至2月20日,為冬奧會12個場館、19類比賽項目提供數據服務,累計發送5000余份數據產品。2月25日至3月14日,為冬殘奧會5個場館、4類比賽項目提供數據產品服務,累計發送1000余份數據產品?!边@是冬奧北京氣象中心直接向冬奧組委數據中心提供的冬奧C49天氣報告及ODF數據服務。
根據冬奧組委及國際奧委會對冬奧氣象數據的需求,冬奧北京氣象中心參照奧委會的冬奧氣象數據標準,提供包含雪溫雪質、冰溫冰質等非氣象要素在內的冬奧C49天氣報告,以及包含氣象實況、預報、預警等氣象要素在內的ODF數據服務。冬奧三大賽區顯示大屏、電視評論員解說系統、MYINFO信息服務系統及世界各地訂閱該數據服務的客戶,都將實時獲取使用這些氣象信息。
賽事期間,每日逐小時向各賽區、各場館、各項賽事提供多類數據,工作量可想而知?!耙寯祿鬏敻皶r、更高效!”以此為目標,冬奧北京氣象中心實現了ODF及C49冬奧氣象數據從數據采集、傳輸、整合的全流程自動化,這在冬奧歷史上尚屬首次。
全流程自動化讓對外數據服務更及時、更集約、更智能,數據采集、傳輸、生成、發布各個環節,均處于冬奧氣象服務全流程實時監控下,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將第一時間向相關環節負責人示警,確保面向冬奧組委及國際奧委會的氣象信息服務安全高效。
2月7日下午,存儲系統硬件發生故障,導致數據傳輸中斷,值班人員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核查處理故障,同時聯系冬奧組委啟用備份措施進行數據傳輸。一小時后,系統恢復,冬奧組委反饋:故障期間信息傳遞及時,對比賽沒有影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滿足冬奧氣象服務全流程、多方面的業務需求,冬奧北京氣象中心牽頭,與冬奧河北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業務單位合作,基于“云+端”進行冬奧核心業務系統部署。核心業務系統包括支持預報員開展氣象保障服務的多維度冬奧預報、冬奧現場氣象服務、冬奧氣象綜合可視化、冬奧航空氣象服務、智慧冬奧2022天氣預報示范計劃集成顯示平臺,對外提供氣象服務的冬奧智慧氣象App,以及冬奧全流程實時監控平臺。
以冬奧氣象綜合可視化系統為例。該系統提供冬奧賽區分鐘級三維立體觀測數據、百米級數值預報產品、賽區精細預報、賽區服務專報以及冬奧業務綜合監控報告等綜合查詢顯示,是冬奧預報服務人員查看氣象數據資料的重要平臺,也是生產ODF數據的平臺。系統根據預報服務人員需求持續進行多次升級,精細打磨完善交互式體驗和多項功能,有效滿足了冬奧預報服務人員的業務需求,同時通過冬奧專線提供冬奧組委使用。比賽期間,系統日均訪問量約100萬次。
這7個核心業務系統在設計之初就確立了遵循氣象大數據云平臺集約化建設理念,實現“統一開發、京冀互備、三地共用”,有效提升預報服務精細化、智能化、集約化水平。
匯集中國氣象局、京冀兩地冬奧業務及科研數據的京冀主備數據中心,建立了統一的冬奧氣象數據環境,可為冬奧業務系統及對外氣象服務提供穩定、高效的數據服務。數據接口日均訪問量約1000萬次,數據響應平均不到1秒。依托冬奧場館100M專線和高效的數據響應,冬奧預報服務團隊在場館訪問核心業務系統,具有跟局域網用戶同樣的使用體驗。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雖已閉幕,但基于冬奧氣象服務需求開展的數據產品開發和運維管理模式將在后期保障重大活動、韌性城市安全運行、極端天氣風險防范等方面不斷深化應用。
?。ㄗ髡撸簩O成云 楊秋巖 葉芳璐 責任編輯:張林)